中新社吉林梅河口9月14日电 题:小铁锤砸出大市场 吉林松子热销海外
“世界上有松子的地方,就少不了梅河口人的身影。”54岁的梅河口市乔纳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鄂守海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梅河口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不通江不达海,但通过深耕松子加工贸易,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松子仁加工集散中心,占全球松子市场六成以上的份额。
9月13日,梅河口松子加工企业工人在晾晒松子。 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每年8月末到次年4月,是梅河口的“松子季”,鄂守海和同行们将俄罗斯、蒙古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中国各地的松子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加工后通过中欧班列等方式销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前,梅河口人偶然得知国际市场对松子产品的需求,便试着在长白山区收购松子,脱壳、烘干后出口。当时还没有工厂,订单都是一家一户用小铁锤砸出来的。
鄂守海至今仍记得一家七口人砸松子的情景。地上、坑上铺满松子,满屋醇香,但大家不舍得吃。他年纪最小,总在砰砰声里进入梦乡。
随着原料需求的扩大,梅河口人开始到世界各地采收。20世纪90年代,鄂守海做起了松子加工出口生意,只身赴英国和俄罗斯开拓市场。“公司名字都是英国人起的,据说这是英国最常见的名字。”现在,他的产品行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可达2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
9月13日,梅河口松子加工企业工人给色选机填装松子。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如今,梅河口早就没有了小铁锤的砰砰声,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的轰隆声。在吉林弘越食品有限公司的松子加工厂,几十台机器同时运转,脱壳、去污、烘干、色选全流程自动化。
该松子加工厂厂长洪涛介绍,过去松子有“五年大收,三年小收”之说,但现在技术更先进了,产量逐年稳步提升,所以每到秋天工厂都开足马力,忙得团团转。
梅河口市松籽协会秘书长高光伟介绍,目前,梅河口年松子加工能力最高可达15万吨,年产值近70亿元。为做大做强产业,一些企业还到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建立工厂,对原料进行初加工。
高光伟认为,目前,梅河口松子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各国对松子需求量还在不断增长,但松子深加工技术欠缺和松子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不过,高光伟感到欣慰的是,梅河口第二代创业者正逐步接力父辈,开始有意识地改变现状。比如,鄂守海的女儿就在上海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鄂守海说。(完)
中新网台州9月14日电(傅飞扬)9月14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下称: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台州站正式启动。台州站传递路线全长约8公里,起点设在和合公园,先后途径腾达中心、中央商务区、市民广场、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海洋馆、吴子熊玻璃馆等台州地标性建筑,终点为台州市体育中心,展示出台州撤地建市30年来的崭新面貌。
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台州站起跑仪式现场。傅飞扬 摄
台州站火炬传递共设置170棒。其中,年龄最小的14岁,年龄最大的67岁。这些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残奥会冠军尹建华等体育工作者代表,也有“中国好人”张露娜、36年坚守大陈岛的“垦荒二代”王海强等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作者。
市民观看火炬传递。傅飞扬 摄
台州火炬传递第一棒是椒江区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教练魏梦喜。她在运动员生涯获得亚洲帆船锦标赛女子470级第一名、世界杯帆船赛事青岛站帆船女子470级冠军等优异成绩。
“我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过两届亚运会,现在作为一名帆船教练员,希望能为浙江、为中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帆船运动员。”魏梦喜说,台州的“垦荒精神”对自己影响很大,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激励她不断前行。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目前,作为“制造之都”,该市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68个;有制造业企业7.9万家、规上企业5610家,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隐形冠军”产品达307个。
台州火炬传递第二棒火炬手吕义聪便来自吉利汽车集团。短短7年时间,他从一线装配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获得汽车相关的创新成果6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完成火炬传递,回归本职工作后,我会把亚运会精神带给制造业一线的伙伴们,大家一起为台州制造、为汽车工业强国梦努力。”吕义聪说,自己业余时间喜欢踢足球,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也会关注足球项目的比赛。
火炬传递起点为何选择和合公园?
台州相关负责人表示,台州和合文化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和鲜活样本,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发轫于天台山圆融思想,以“和合二圣”为象征符号,“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与“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相契合。
第170棒火炬手吴一锐进行火炬传递。傅飞扬 摄
记者了解到,杭州亚运会火炬在台州站传递后,将在温州、丽水、金华、衢州依次传递,9月20日回到杭州完成最后一站传递,整个传递过程共有2000余名火炬手参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