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14日电(樊中华)地处黄浦江沿岸中心节点,与陆家嘴隔江相望,上海北外滩被称为是上海市中心成片规划、深度开发的“黄金地段”。2020年,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规划获批,三年来,这方4平方公里的区域已成为上海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以聚集产业链高端环节、服务链高价值区段进行“中心辐射”的重要阵地。
坐落于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与陆家嘴隔江相望。记者樊中华 摄
14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虹口区专场中,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三年来,北外滩区域的投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区域经济加快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服务链高价值区段迈进,航运和金融产业优势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当前,虹口区共集聚航运企业4500余家,功能性机构近40家,集聚各类金融企业和机构21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其中,百亿级私募15家,位居全市第一。国际航运公会(ICS)上海代表处、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等功能性机构先后入驻,荷兰全球人寿、加拿大宏利等国际金融巨头加快集聚。航运、金融两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贡献度超过三成。
同时今年以来,以北外滩的开发建设为契机,虹口区先后赴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开展投资推介,吸引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8月新设企业注册资本累计达到236亿元,位居中心城区第一;1-7月实到外资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9%,新增市区两级总部企业15家。
北外滩将如何进一步实现其“中心辐射”的重要价值,成为虹口区及上海发展的重要引擎?
李谦指出,一是要面向全球,强化资源配置能力。对内注重资源整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对外注重集聚辐射,争取更多市场化全球化的平台、机构和企业集聚虹口,汇聚全球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关键性战略要素,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未来,北外滩要聚集全球高端要素,汇聚超过1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至少汇集30万人才,全球相关技术、人才、资本、信息都可在这里实现管理、流动、组合、分配。”
坐落于北外滩的近百年优秀历史建筑雷士德工学院在修缮一新后,成为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汇聚了来自全球的产业联合实验室集群以及由国际顶级设计大师领衔的大师工作室集群。记者樊中华 摄
二是立足产业基础,大力推动产业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和特色化发展。国际化上,将创建航运服贸国际合作区,深化全球投资合作伙伴计划,引育一批高成长性的隐形冠军企业,使专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高端。
数字化方面,将继续推动一批链主企业和数字应用场景落地;同时,依托上海环交所、绿色技术银行等平台,发展碳审计、碳检测、碳评估、碳金融等专业服务,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在特色化方面,加快北科创生物技术园等项目建设,布局大数据、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两大两新”特色产业新赛道。
此外,李谦表示,虹口区还将聚焦构建科技创新发展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科创总部集聚,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同时,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下,破除制约发展的制度壁垒和路径约束,从多层次、多角度聚焦风险共担、创新规模量产和中小企业发展等关键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完)
习近平:我们还将支持各国企业合作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互联互通水平。
这段话出自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网络互联互通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并通过与世界各国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全球网络互联互通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加大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面和质量。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助力全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互联互通水平,中国搭建起多个国际交流对话合作平台,如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等,从发展理念、新技术应用与创新等方面为全球网络空间的开放共享、互利共赢寻求共识、创造商机。
随着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国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合作项目中,为多个国家提供高质量的网络通信设备和技术服务。譬如,由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亚欧5号、亚非欧1号海缆项目,是“一带一路”重要通信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了中国至西亚、南亚、非洲和欧洲方向整体网络的健壮性与安全性,是共商、共建、共享全球通信基础设施的示范项目;中国企业支持南非建成非洲首个5G商用网络和5G实验室,并与南非主要通信运营商合作,为超过3000万南非民众提供快速、稳定的通信服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推进全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合作中,中国不仅是投资和技术的提供者,更是合作伙伴和责任担当者。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与各国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网络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本期特约专家:周琳娜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编辑:付子豪】